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教学实践
秋收在田间,劳育开新篇 | 初三师生走进百亩稻田农场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4
 劳动实践活动

“双减”背景下,我校初中部以创新的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于10月17日在朝阳区金盏乡百亩童话稻田农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稻田知识科普、田间沉浸体验、稻田运动会、庆丰收四个环节。指导员为学生们讲解了小站稻的培育历史、稻种特点、稻田蟹共养模式的基本原理等。随着一只只稻蟹被捕获,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也对生态农业和稻蟹共生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田间地头都有学生们学习插秧、割水稻、摔谷晾晒的身影,通过亲身实践,他们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稻田运动会中的独轮车、扁担挑粮等项目,更是让学生们在竞技中体验了农耕文化,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舞龙庆丰收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同时也表达了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




“稻草人大比拼”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制作稻草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保护农田的重要性。






师生们在田间辛勤挖掘红薯,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自然的馈赠。







学生心得:
初三1班,李宇涵:在田间劳作时,无论是挖红薯、抓螃蟹还是割稻谷,都让我理解了“耕读传家久”的传统智慧,同时为我带来了内心的充实与幸福。
初三2班,熊智宇:挖红薯时汗水从额头滴落,衣衫湿透,但我心中却充满了对丰收的期待。稻田间抓螃蟹让我身心放松,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插秧和收稻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让我学习到了传统农耕技能。
初三2班,张意欣: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分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意义。通过体验挖红薯、插秧、割稻、晒稻,使我充分理解了“来处不易”是多么不易,这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义。
初三3班,常佳琪“独木难成林,众木聚则成森,团结成就辉煌。”在稻田中,我们互帮互助、互相鼓励,共同完成了任务。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让我从初三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衷心感谢学校和老师们为我们安排了这次宝贵的实践活动。

此次稻田农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成功地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不仅是对“双减”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力推动。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期待,踏上了归途。广华学校将继续探索和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END

撰稿:高会荣 初三学生代表

摄影:学生发展中心 初三教师

编辑:张雅娟

审核:刘辉 毛雯 吕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