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新科研 > 教育科研课题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北京市教育学会课题结题答辩论证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3-11
 2024 年 12 月 11 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北京市教育学会课题结题答辩论证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荣幸邀请到北京市教育学会项目部主任陆志望与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书记孙大力担任评审专家。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书记兼执行校长刘辉出席会议。

五个课题组分别进行结题汇报和答辩。



《基于初中文综学科融合的家国情怀培养体系研究》
课题负责人 樊翔云


  本课题以培育“家国情怀”为落脚点,结合学生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基于初中地理、历史及道法三门学科,围绕“空间归属感”、“文化认同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个核心内容,发挥各学科优势,深入研究三门学科的融合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明晰“家国情怀”的内涵和外延,梳理出“家国情怀”的教育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和课外实践三个培养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家国情怀”渗透教育过程机制的研究。



《学科交叉融合视野下创新思维课程构建研究》
课题负责人 袁浩、陈晨


  本课题依据《课标(2017版)》,基于中学生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采用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课程平台,提炼教学关键问题,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本研究目前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初中年级、部分高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文本阅读—学史探究—文化传承—表达创作课程为主线,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仅能深化国内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同时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具有现实意义,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搭建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家校共育下小学“零点体育”活动形式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张涛


  本课题从“零点体育”是如何被提出的说起,分析开展“零点体育”的内涵,有效开展“零点体育”活动形式与实践策略。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的作用,提升教育互补的优势,整合开发一系列适合校园大课间、亲子体育、体育家庭作业等方面的运动素材、资源和形式,提高运动能力,通过大手拉小手,小手促大手,唤醒并强化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角意识,体验不同运动的项目技能和角色情感,让健康生活方式触手可及,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安蕊


  本课题探究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原则与策略。在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时要遵循目标性、客观性、可行性、以及趣味性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即抓好历史事件,增强人文底蕴;讲好历史故事,丰富精神内涵;紧扣历史人物,榜样示范引领;活用乡土资源,近距感知历史;组织主题活动,激发责任担当等培养路径,以强化家国情怀素养。其次,拓宽学生历史视野,即深化选修课堂,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学科俱乐部,增强历史体验;组织历史研学,追溯民族记忆等培养路径,以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新建校五育融合的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王岚

 

  本课题聚焦新建校五育融合的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基于教育改革需求、五育并举实践及学校发展推进等背景展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发现中观研究缺乏,遂以人的全面发展、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为依据,界定核心概念,明确以新建校清华附中广华学校为研究对象。研究目标是构建五育融合理念下的课程体系、探索实施路径及推进评价改革,内容涵盖课程系统建构、实践路径(育内聚合、跨育组合、多育融合)及评价策略研究。课题创新点包括全维度构建课程、全场景实践及全系列评价。研究历经准备、实施、总结阶段,运用多种方法,得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实施路径及评价策略成果,成效显著,提升了学生素养、教师能力,彰显学校特色,为新建校及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专家们对五个课题组依次进行了详细而深入地点评与指导。专家们肯定了我校教师在家国情怀、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积极努力与创新,肯定了我校教师善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懈探索与实践,肯定了课题实施的显著育人成效。专家们也以高瞻远瞩的目光,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构建动态灵活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群分类与组合逻辑;进一步深入探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脑科学、学习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升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加深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度;加强跨学科合作研究等。

   此次课题结题答辩论证会的圆满落幕是广华学校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的新起点。专家们专业而又智慧的引领,让各课题组成员收获了教育研究的锦囊。


文字:张晴雪 各课题负责人

图片:张晴雪

编辑:张雅娟

审核:刘辉 刘露 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