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夏至将至 静享夏日时光
发布时间:2021-06-21

夏 节
至 气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古语有谈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这也就说明,到了夏至,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了全年最长,一年中最长的白昼!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夏至节气,让一页日历开始发烫。气温节节攀升,炽热饱满的热情开始笼罩大地。它趴在了湖边青青的柳叶上;它徜徉在蜿蜒碧绿的瓜藤上;它荡漾在潺潺的溪流中。玉米长到齐腰高,小麦也已收割完毕,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夏至气象变化

夏至作为夏天的一个节气,却并不是最炎热的一个节气,夏至以后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小朋友们,或许你现在身处朝阳区雷雨阵阵,但是你东城区的小伙伴那里正晴空万里呢!

同时,夏至一到,江淮一带也就到了“梅雨”的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容易发霉,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小朋友们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就会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立竿无影”。如果你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可以在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竿子是如何从“立竿见影”变成“立竿无影”的!


夏至物候现象
夏至节气也有很多有趣的物候现象,我国古人将夏至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麋与鹿虽属同科,但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传统习俗
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南北要吃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健康提示
1.高温防中暑
夏至以后气温会逐渐升高,所以小朋友们要注意高温防中暑,多食蔬菜瓜果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2.饮食促健康
夏至后天气炎热,蚊虫繁殖速度快,肠道性的病菌也容易滋生,未冷藏的饭菜及切开的瓜果容易腐烂变质,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剩饭菜,防止传染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3.合理起居休息
夏至日后应适当有午休时间,缓解疲劳,避免炎热之势,同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避免感冒。
  
蝉始鸣,半夏生。夏至到,让我们一起来迎接这个满含热情的节气吧!
 

 

文字:张涵
图片:网络

 

审核:王岚